痕迹浓云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大的南瓜究竟生长在哪个国家或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南瓜一直是农业爱好者与极限种植者们追逐的目标,这一纪录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植物生长极限的探索,也凝聚了种植者多年的经验与科技手段的结合,截至最新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世界上最大的南瓜于2023年10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举行的年度南瓜节上展出,由当地种植者特里·沃森(Terry Watson)培育,最终重量达到惊人的2702磅(约1225.84公斤),打破了此前由美国人保持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数字,更成为农业科技与传统种植技艺结合的典范。

世界上最大的南瓜在哪里

巨型南瓜的培育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从品种选择、环境控制到精细管理的全流程投入,目前用于竞逐“最大”南瓜的品种多为“大西洋巨人”(Atlantic Giant),这一品种在19世纪由加拿大园艺家霍华德·迪尔(Howard Dill)培育,天生具有巨大的生长潜力,种植者通常在春季播种,利用温室提前育苗,确保幼苗在低温天气中存活,移栽后,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并搭建支架或铺设地面保护层,避免藤蔓摩擦损伤。

生长期间,科学管理是关键,巨型南瓜的藤蔓生长迅速,需通过修剪控制藤蔓长度,集中养分供给单个果实——通常每株仅保留1-2个南瓜,以确保营养集中,授粉环节尤为重要,种植者会人工辅助授粉,选择雌花开放当天进行,避免自然授粉的不确定性,果实膨大期,需每天监测水分和养分,采用滴灌系统精准供水,并施用高氮、高钾肥料(如腐熟的牛粪、专用液态肥)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发育,病虫害防治(如白粉病、蚜虫)和果实支撑(防止因重量过大导致茎部断裂)也是日常管理的重点。

美国在巨型南瓜培育领域长期占据领先地位,这与其悠久的种植传统和完善的竞赛体系密不可分,除了加利福尼亚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也聚集了大量专业种植者,当地举办的南瓜竞赛不仅是比拼重量的舞台,更是技术交流的平台,俄亥俄州的“巨型南瓜重量竞赛”始于1900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同类赛事之一,吸引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种植者参与,欧洲方面,比利时、瑞士等国家近年来表现突出,2020年比利时种植者马蒂亚斯·威廉姆斯(Mathias Willemijns)曾以2320磅(约1052公斤)的重量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展示了欧洲在农业科技与种植技术上的进步。

以下是历年世界最大南瓜纪录的简要对比(数据来源:吉尼斯世界纪录):

年份 重量(磅) 重量(公斤) 种植者 地点
2010 1810 821 克里斯蒂·哈普 美国俄亥俄州
2015 2230 1011 贝尼·迈尔 瑞士
2020 2320 1052 马蒂亚斯·威廉姆斯 比利时
2022 2623 1190 斯特凡·彼得罗夫斯基 美国
2023 2702 84 特里·沃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从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年巨型南瓜的重量增长显著,年均增幅约50-70公斤,这得益于种植技术的迭代和品种的持续优化,基因标记技术的应用帮助种植者筛选出更具生长潜力的种子,而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工具的引入,也让水分、养分的控制更加精准。

特里·沃森的2023年纪录南瓜更是体现了“科技+经验”的完美结合,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种植巨型南瓜已有20余年,此次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调控昼夜温差”和“生物刺激素的使用”,通过夜间覆盖保温膜,保持果实周围温度稳定,减少呼吸作用消耗;在果实膨大期喷施海藻提取物等生物刺激素,促进细胞壁松弛和养分吸收,这些细节上的突破,让南瓜突破了“重量天花板”。

巨型南瓜的培育也面临诸多挑战,极端天气(如干旱、暴雨)可能导致生长受阻,病虫害防治不当则可能毁掉整个季的成果,收获时的风险极高——成熟的南瓜果皮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开裂,导致前功尽弃,许多种植者会在收获前搭建专门的吊装设备,用软质吊带和起重机缓慢将果实从地面吊起,整个过程需多人协作,耗时数小时。

对于普通人而言,巨型南瓜或许只是“奇观”,但对种植者而言,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也是对农业科技的实践,每一次纪录的刷新,都推动着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甚至为其他作物的培育提供了借鉴,正如特里·沃森所说:“我们种的不只是南瓜,更是对‘可能性’的探索。”

相关问答FAQs

Q1:种植一个巨型南瓜需要多长时间?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多久?
A1:巨型南瓜的生长周期通常为120-150天,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育苗期(20-30天),在温室中培育壮苗,确保幼苗有3-4片真叶;移栽后生长期(60-90天),此阶段藤蔓快速生长,需进行引蔓、修剪和养分管理;果实膨大期(30-40天),重点保证水分和养分供应,直至果实成熟收获,整个生长过程需在无霜期内完成,因此种植者通常在春季晚霜结束后(3-5月,根据地区气候调整)播种。

Q2:巨型南瓜可以食用吗?为什么大多数巨型南瓜不被食用?
A2:理论上,巨型南瓜的果肉可以食用,但由于其生长特性和培育目的,实际食用价值较低,巨型南瓜品种(如“大西洋巨人”)果肉纤维粗、水分含量高,口感远不如食用南瓜品种(如日本南瓜、蜜本南瓜)细腻;为追求最大重量,种植者会大量施用肥料(尤其是氮肥),可能导致果肉积累硝酸盐等物质,不适合长期食用;巨型南瓜生长周期长,果皮可能因日晒或管理不当产生苦味物质,绝大多数巨型南瓜仅用于展览、竞赛或制作饲料,少数小型竞赛会使用特定培育的“食用型巨型南瓜”,但口感仍不理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