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浓云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大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它以辽阔的面积、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成为地球上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斯山脉,东到大西洋沿岸,横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这9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5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平原”。

世界上最大平原

这片平原的形成与亚马孙河密不可分,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携带大量的泥沙不断冲积,经过数百万年的积累,形成了这片地势低平的土地,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200米,其中还有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海拔低于100米,甚至部分地区如马拉若岛附近,海拔低于海平面,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平坦的地形使得河流在这里蜿蜒曲折,形成了密如蛛网的水系,整个平原的河流总长度超过25万公里。

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普遍在20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可达4000毫米以上,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每个月都有丰沛的雨水,这种气候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纬度位置——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和来自太平洋的西北信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在平原地区形成地形雨,进一步增加了降水量。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这里的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树种极其丰富,每公顷森林中可能有300-400种不同的树种,远超其他地区的森林,高大的乔木可高达40-60米,林冠层连续而密集,林下则附生着大量蕨类、苔藓和附生植物,亚马孙平原的生物多样性堪称全球之最,仅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4万多种,鸟类有1000多种,哺乳动物有400多种,其中不乏美洲豹、水豚、树懒、金刚鹦鹉、巨嘴鸟等珍稀物种,这里还有数以万计的昆虫和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亚马孙河是平原的“生命线”,它全长6400多公里,是世界流量最大(每秒约22万立方米)、流域面积最广(约700万平方公里)的河流,在平原上,亚马孙河及其支流形成了庞大的水系网络,主要支流包括内格罗河、马代拉河、托坎廷斯河等,由于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比降小,流速缓慢,汛期时河水容易漫出河岸,形成季节性泛滥,淹没周边大片土地,形成独特的“泛滥森林”(Varzea),这些森林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孕育了适应这种环境的特有动植物。

世界上最大平原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调节全球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估计,亚马孙雨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2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0%左右,雨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亚马孙河流域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也影响着南美洲乃至全球的水循环,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无数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地球上宝贵的基因库。

亚马孙平原的原住民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他们以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的农业为生,与自然和谐共处,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平原的开发活动日益加剧,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如大豆、甘蔗)、畜牧业(养牛)、伐木业、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大片雨林被砍伐和破坏,据统计,自1970年以来,亚马孙雨林已有超过20%的面积消失,这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了物种灭绝,还削弱了雨林的碳汇功能,使得更多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亚马孙平原面临的重要挑战。

项目
位置 南美洲北部,西起安第斯山脉,东至大西洋
面积 约560万平方公里
主要国家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9国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平均海拔 不足200米
主要河流 亚马孙河及其支流(内格罗河、马代拉河等)
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
生态地位 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地球之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

FAQs

问题1:亚马孙平原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肺”?
解答:亚马孙平原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是因为其上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这片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氧气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研究,亚马孙雨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10%左右,其产生的氧气约占全球氧气总量的20%,如同地球的“肺部”一样,为地球生态系统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同时净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因此得名。

世界上最大平原

问题2:亚马孙平原的开发对全球环境有哪些影响?
解答:亚马孙平原的开发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大规模的雨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无数物种因栖息地丧失而面临灭绝风险,破坏了全球生物基因库,雨林被砍伐后,其碳汇功能大幅削弱,原本储存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推动气候变化,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影响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森林蒸腾作用减弱,区域降水减少,可能引发更频繁的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甚至对南美洲乃至全球的水循环造成长期影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