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总面积约32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印度半岛的3倍,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西临红海,与非洲大陆仅隔狭窄的曼德海峡;东濒波斯湾,与伊朗隔海相望;南临阿拉伯海,东连亚丁湾;北与伊拉克、约旦、叙利亚等 countries 接壤,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从地形地貌来看,阿拉伯半岛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200-2500米,被称为“阿拉伯高原”,高原西部边缘分布着希贾兹山脉,山脉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图拜峰海拔3760米,是半岛最高峰;南部是也门高原,地势较高,降水相对较多,是半岛上少数适合农耕的地区;中部是广阔的内陆高原,地势较为平缓,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其中北部是内夫得沙漠,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多流动沙丘;南部是鲁卜哈利沙漠,意为“空旷的四分之一”,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之一,沙丘高度可达200米以上,沿海地区则狭窄的平原,如西部的红海沿岸平原(蒂哈马平原)和东部的波斯湾沿岸平原,虽然宽度不足100公里,但土地肥沃,是半岛上人口和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
阿拉伯半岛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少雨,夏季气温普遍在30℃以上,内陆地区甚至可达50℃以上,冬季气温北部和山地较低,约10-20℃,南部沿海则较高,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中部沙漠地区年降水量甚至不足50毫米,且降水多集中在冬季,多以短暂阵雨形式出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昼夜温差极大,可达20-30℃,半岛西南沿海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夏季降水稍多,被称为“阿拉伯半岛的湿角”,也门和阿曼南部的一些山地年降水量可达500-1000毫米,是半岛上降水最丰富的区域。
自然资源方面,阿拉伯半岛最富饶的就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里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集中、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及海底,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阿联酋的穆尔班油田等都是世界级的大油田,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约占全球总量的15%,主要分布在卡塔尔、伊朗(部分属阿拉伯半岛)和沙特阿拉伯,除油气资源外,半岛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铜、铁、金、银、铬、锰等,沿海地区还盛产珍珠(历史上曾是世界珍珠产地之一),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渔业资源也较为丰富。
阿拉伯半岛的人文历史悠久,是阿拉伯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半岛上就出现了早期的阿拉伯国家,如示巴王国、米奈王国等,这些国家以经营香料、乳香、没药等贸易闻名,是古代“香料之路”的重要枢纽,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半岛西部城市麦加诞生,先知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所在,麦加的克尔白清真寺和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是全世界穆斯林朝觐和礼拜的中心。
人口与民族方面,阿拉伯半岛人口约3600万(2023年数据),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占多数,也门、巴林等国什叶派占一定比例,半岛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因石油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总人口中外籍人占比超过50%,而沙特阿拉伯内陆沙漠地区人口则非常稀疏。
经济上,阿拉伯半岛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石油出口收入占各国财政收入的70%-90%,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国都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近年来,各国积极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沙特提出“2030愿景”,计划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发展旅游、金融、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阿联酋的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已成为国际金融、贸易、旅游中心;卡塔尔凭借液化天然气出口和2022年世界杯的举办,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农业方面,受水资源限制,半岛农业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绿洲地区,种植椰枣、小麦、蔬菜、水果等,沙特阿拉伯的椰枣产量居世界前列,基本可满足国内需求。
项目 | |
---|---|
面积 | 约322万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 | 亚洲西南部,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南靠阿拉伯海,北接西亚国家 |
主要国家 | 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及伊拉克西部和南部 |
主要地形 | 阿拉伯高原为主,西部希贾兹山脉,南部也门高原,中部沙漠(内夫得、鲁卜哈利) |
气候类型 | 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西南沿海热带季风性气候 |
主要资源 | 石油、天然气储量占全球1/3以上,还有盐、铜、铁等矿产 |
相关问答FAQs
Q1:阿拉伯半岛为何能成为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A1:阿拉伯半岛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在数亿年前,该地区曾是一片广阔的浅海,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后沉积在海底,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沉积层,后来,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地壳运动使沉积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了良好的储油构造(如背斜、断层等),加上该地区气候干旱,地表侵蚀作用弱,油气藏保存条件好,因此形成了世界级的油气田,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进一步证实了其石油储量的丰富性,使其成为全球石油产业的中心。
Q2:阿拉伯半岛的极端干旱气候对当地居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A2:阿拉伯半岛的极端干旱气候深刻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水资源极度匮乏,居民依赖地下水(如沙特阿拉伯的“大砂岩蓄水层”)、海水淡化技术和少数季节性河流,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如农业灌溉)受到严格限制,导致农业只能在绿洲和沿海平原小规模发展,主要种植耐旱作物(如椰枣、小麦),传统生活方式以游牧(贝都因人)和绿洲定居为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依靠骆驼、羊等牲畜为生;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石油经济吸引了大量人口向沿海城市(如利雅得、迪拜)集中,城市依赖先进的供水系统和空调技术维持运转,高温少雨的气候也塑造了当地的文化和建筑,传统服饰(长袍、头巾)具有防晒、防风沙的功能,建筑注重通风、隔热设计;干旱环境也使节水技术(如滴灌、微喷灌)和水资源管理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