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世界上最长的古诗是什么?在中国文学史上,若以单篇诗歌的字数和叙事长度为衡量标准,公认的最长古诗是东汉末年产生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以其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乐府双璧”之一(与《木兰诗》并称),更以1785字的篇幅,奠定了其作为中国古代最长古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已不可考,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诗前有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明确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原型——发生于东汉建安年间的真实爱情悲剧,全诗共357句,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主体部分以五言为主,间有杂言,句式灵活,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
诗歌以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细腻描绘了两人从恩爱相守到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全过程,故事开端,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却因“不为母所容”被遣归;仲卿“府吏丁宁”,向母求情未果,与兰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诀别,发展部分,兰归家中,县令、太守遣媒提亲,其兄“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逼兰芝改嫁;兰芝“仰头答儿郎:‘理实如兄言’”,内心却“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坚守对仲卿的誓言,高潮中,仲卿闻兰芝将嫁,“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婚期当日,兰芝“揽脱绣腰襦,著身青丝裙”,“举身赴清池”,仲卿“自挂东南枝”,以死明志,结局部分,两家求合葬,“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鹧鸪、鸳鸯昼夜和鸣,赋予悲剧以浪漫主义色彩。
人物 | 身份 | 与核心人物关系 | 性格特点 |
---|---|---|---|
焦仲卿 | 庐江府小吏 | 刘兰芝之夫 | 软弱深情,忠于爱情但屈从母命 |
刘兰芝 | 焦仲卿之妻 | 勤劳刚强,多才多艺,忠于爱情,反抗压迫 | |
焦母 | 焦仲卿之母 | 刘兰芝之婆母 | 专横跋扈,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
刘兄 | 刘兰芝之兄 | 家中主事者 | 功利现实,逼迫妹妹改嫁 |
秦罗敷 | 美丽女子 | 次要人物 | 美丽但未直接参与主线情节 |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首先体现在其叙事的完整性与细节的真实性,全诗时间跨度数月,空间涉及焦家、刘家、太守府等,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将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人物塑造立体丰满:兰芝的刚烈与深情、仲卿的矛盾与忠贞、焦母的固执与冷酷,均跃然纸上,语言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奠定了全诗哀婉的基调;“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比喻,彰显了爱情的坚定;“生人作死别,恨那恨何时已”的直抒胸臆,道尽悲剧之痛,诗歌对汉代社会礼教压迫、女性命运的揭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后世研究汉末社会生活的重要文本。
相较于同为乐府长诗的《木兰诗》(约600字),《孔雀东南飞》在篇幅和叙事复杂度上远超前者;相较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约900字),《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开创了悲剧叙事的先河,对后世元杂剧(如《西厢记》)、明清小说(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均产生深远影响。
FAQs
Q1:《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都是乐府长诗,为什么前者被认为“最长”?
A1:虽然两者并称“乐府双璧”,但《孔雀东南飞》全诗357句、1785字,而《木兰诗》共62句、约600字,无论句数还是字数,《孔雀东南飞》均远超《木兰诗》,因此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长古诗。
Q2:《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为什么用“化鸟”的浪漫主义写法?
A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浪漫主义处理,既是对悲剧的升华,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哀而不伤”的美学传统,通过想象弥补现实遗憾,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