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刚调到刑侦支队没两年,跟着老陈师傅跑外勤,他是个老刑警,办过的大案要案能装满一麻袋,脸上总带着股子看透世情的淡然,唯独有次聊起一个旧案,他夹烟的手顿了顿,眼神飘向窗外,像是陷进了很久以前的回忆。
那是1998年的深秋,郊区有个废弃的纺织厂宿舍楼出了事,一栋三层的老楼,住的大都是下岗工人,楼道里黑黢黢的,声控灯早就坏了,晚上得摸黑走,案发那天早上,楼下的王婶去倒垃圾,闻见301门口有股怪味,敲门没人应,找来房东撬开门,就看见屋里躺着个女的,是我们厂的姐妹,叫王红,已经没气了,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像是被人用绳子活活勒死的。
现场很乱,桌上的茶杯摔在地上,椅子翻倒,像是打过架,法医来了一通勘查,说死亡时间大概是凌晨2点到4点之间,我们赶到的时候,老陈已经先到了,他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个烟头,眉头拧成个疙瘩。“小张,你来看,”他指着门口的水泥地,“这脚印有问题。”
我凑过去,地上有串泥脚印,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床边,鞋码是42码,很清晰,像是穿解放鞋踩的,可问题是,案发那晚下了小雨,从宿舍楼到门口那段路是土路,沾了泥很正常,但宿舍楼门口到301室的这段水泥地,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按理说不可能留下这么完整的脚印,更奇怪的是,我们顺着脚印往外找,到了楼门口,脚印突然消失了,就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又像被人用抹布擦过,一点痕迹都没留。
“会不会是死者自己留下的?”我问,老陈摇摇头:“王红才1米55,穿36码的鞋,这脚印比她脚大一倍。”他又带我去看窗户,窗户从里面反锁了,没有撬动的痕迹,楼下也没有攀爬的脚印。“这就怪了,”老陈搓了搓下巴,“要么是凶手会飞,要么就是这脚印不是人踩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排查了所有可能的人,王红的丈夫半年前就外出打工了,她一个人带着上小学的女儿住;她的前男友张某,两人因为分手闹过几次矛盾,张某有作案动机,案发当晚他说自己在网吧打游戏,可网吧老板说凌晨2点左右张某就没见了,回来的时候身上湿漉漉的,像是淋过雨,我们找来张某问话,他一口咬定自己没去过宿舍,还说当晚下雨,他去河边看了会儿鱼,就回家了,可河边离宿舍楼有好几公里,他身上为什么会有宿舍楼门口的那种泥?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我们在王红的床底下发现了一枚纽扣,是老式的玻璃扣,上面还带着点线头,不是王红衣服上的,也不是张某的,查了整栋楼,只有住在顶楼的李奶奶家有这种纽扣,李奶奶70多岁,独居,精神有点问题,平时总说“晚上有人来找我,我不开门,他就走了”,案发后第二天,李奶奶突然搬走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儿。
案子就这么卡住了,张某的嫌疑最大,可他的不在场证明虽然不靠谱,但现场除了那串“凭空出现”的脚印,没有其他直接证据,老陈带着我把宿舍楼翻了个底朝天,连下水道都查了,还是一无所获,有天晚上,我和老陈在宿舍楼下蹲点,他突然指着三楼的窗户说:“小张,你看那窗户,是不是刚才动了?”
我抬头看,三楼301的窗户,窗帘拉着,可刚才好像真的有影子晃了一下,我掏出望远镜,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陈叹了口气:“当年王红死的时候,这窗户就这么开着,风一吹,‘吱呀’响,跟有人在哭似的。”
后来,张某因为别的案子被抓了,我们再审他关于王红的事,他还是不承认,再后来,李奶奶在邻省老家去世了,她的儿子回来收拾东西,从她床底下翻出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那枚玻璃扣,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别怪他,是他逼我的”,可纸条上的字很潦草,根本看不清是谁写的。
案子就这么悬了,成了老陈心里的一根刺,他退休前,把这卷宗交给我,说:“小张,有些事,科学解释不了,不代表它不存在,咱们当警察的,求的是真相,可有时候,真相比鬼神更让人害怕。”
现在想想,那串消失的脚印,李奶奶突然的消失,还有那张纸条,或许真的藏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但老陈说得对,不管真相是什么,只要我们还在查,就还有希望。
案件信息简表
项目 | |
---|---|
案件名称 | 1998年纺织厂宿舍女尸案 |
发生时间 | 1998年深秋,凌晨2-4点 |
发生地点 | 郊区废弃纺织厂宿舍楼301室 |
被害人 | 王红,28岁,纺织厂工人,独居,带有一女儿 |
关键疑点 | 水泥地上的完整泥脚印凭空消失;2. 窗户从内反锁,无攀爬痕迹;3. 李奶奶独居且案发后消失;4. 张某的不在场证明矛盾;5. 床下发现未知来源的纽扣。 |
调查结果 | 嫌疑人张某无直接定罪证据,李奶奶去向不明,案件至今未结。 |
FAQs
Q1:陈警官,您后来有没有想过,那串消失的脚印会不会是当时有什么特殊天气,比如雨停了又下,把脚印冲没了?
A1:当时我们也考虑过这个可能,但根据气象局的记录,案发那晚的雨是从凌晨1点开始下,3点左右停,而脚印的深度和清晰度,说明是在雨停前踩下的,而且宿舍楼门口到301室那段水泥地,坡度比较大,雨水会顺着坡流走,不太可能把那么深的脚印完全冲干净,后来我们还做过实验,同样的雨量,同样的鞋,在同样的水泥地上踩脚印,无论如何都会留下痕迹,所以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Q2:那案子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技术发达了,有没有可能重启调查,比如用DNA检测那枚纽扣,或者监控录像还原?
A2:重启调查是有可能的,当年技术有限,那枚纽扣没做DNA检测,现在可以试试;宿舍楼虽然废弃了,但附近可能还有当年的监控录像,虽然模糊,但通过技术手段或许能还原,不过难点在于,关键人物张某已经出狱,李奶奶也去世了,很多证人都不在了,就算有新线索,也很难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且说实话,有些案子,时间越久,真相就越难找,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会去查,毕竟,对死者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