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浓云奇闻异事

揭秘,世界上最长手术持续多久?创纪录全程的惊险细节与挑战?

世界上最长的手术记录,通常指向2001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进行的连体婴分离手术,这场耗时近96小时(4天)的复杂手术,不仅刷新了医学史上的时长纪录,更成为外科技术与团队协作的巅峰体现,手术对象是一对来自孟加拉国的连体女婴——Ganga和Jamuna,她们从胸腔至盆腔紧密相连,共享肝脏、肠道、部分脊柱及泌尿系统,这种罕见的“骶骨部连体”类型,意味着任何分离操作都需精准避开共享器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大出血或器官衰竭。

世界上最长的手术

手术背景与挑战

Ganga和Jamuna于2000年在孟加拉国达卡出生,连体状态使她们无法独立行动,日常护理需同步完成,且共享器官的逐渐发育加剧了健康风险——肠道共用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肝脏因供血分配不均面临萎缩风险,2001年,两岁女婴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的BC Roy儿童医院,由外科医生阿尼尔·库马尔·班古尔(Anil Kumar Bangal)牵头组建的多学科团队接手,团队面临的挑战远超常规手术: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两人的肝脏完全融合,且有多条粗大血管跨区连接,分离时需重建各自的肝脏血流;脊柱共享意味着分离可能损伤神经,导致下肢瘫痪;肠道共用段长达15厘米,需精确分割并确保两端肠道的功能重建,术后还需预防因创面过大引发的感染。

手术过程:96小时的生命接力

这场手术堪称一场“医学马拉松”,团队分4个梯队轮换,确保每6小时换班一次,全程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手术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暴露与分离(前36小时)
医生首先通过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小心剥离覆盖在共享器官表面的组织,最棘手的肝脏分离耗时超20小时:团队利用超声刀逐步切断融合的肝实质,同时实时监测血流变化,对断裂的血管逐一吻合,由于两人肝脏的血管网交错复杂,医生不得不采用“分段结扎+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仅血管吻合就使用了超过200根比头发还细的手术线。

第二阶段:器官重建与脊柱保护(中间36小时)
肝脏分离后,肠道共用段的分割成为难点,团队需在保持肠道血供的前提下,将15厘米的共用肠管均分,并分别与两人的肠道残端吻合,为避免术后肠瘘,医生在吻合口处使用了生物胶加固,并放置临时支撑管,脊柱部分的分离则更为谨慎——通过术中神经监测仪实时追踪神经信号,仅切断连接两人椎体的骨性融合部分,完整保留脊髓及神经根,确保术后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世界上最长的手术

第三阶段:创面关闭与固定(最后24小时)
分离完成后,两人腹部均留下巨大创面,需从大腿取皮进行植皮覆盖,整形外科医生采用“皮瓣转移+邮票植皮”技术,先利用大腿肌肉皮瓣填补死腔,再取中厚皮片移植,确保创面愈合后不影响身体发育,手术全程,麻醉团队通过控制体温(维持34℃低温以降低代谢)、精确输血(累计输血量超过患儿血量的2倍)等方式,保障了生命体征稳定。

手术结果与医学意义

历经96小时的不间断操作,Ganga和Jamuna成功分离,术后,两人被送入ICU监护,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营养支持治疗,逐步恢复肠道功能,肝脏重建后,两人肝功能指标逐渐正常;脊髓未受损伤,术后3个月可独立站立;植皮区域愈合良好,仅留下轻微疤痕,这场手术不仅创造了“最长手术”的纪录,更突破了连体婴分离的多项技术瓶颈:首创“肝脏分段离断+血流重建”技术,解决了复杂融合肝的分离难题;术中神经监测与脊柱保护结合,降低了瘫痪风险;多学科协作模式(外科、麻醉、整形、儿科、影像)为后续复杂手术提供了范本。

并非所有长时间手术都能如此成功,历史上,连体婴分离手术的存活率与连接部位直接相关——胸腹连体存活率约30%,而骶骨连体因共享器官较少,存活率可达60%-70%,Ganga和Jamuna的案例,正是后者成功的典范。

世界上最长手术基本信息表

项目 内容详情
时间 2001年4月6日至10日(96小时)
地点 印度加尔各答BC Roy儿童医院
主刀医生 阿尼尔·库马尔·班古尔(Anil Kumar Bangal)
患者情况 孟加拉国2岁女婴Ganga和Jamuna,骶骨部连体,共享肝脏、肠道、脊柱等
关键挑战 肝脏完全融合、血管跨区连接、肠道共用段分割、脊柱神经保护
核心技术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中神经监测、低温麻醉控制、皮瓣转移植皮
手术结果 成功分离,两人术后肝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存活至今(2023年数据)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连体婴分离手术能持续近百小时?哪些因素决定了手术时长?
A:连体婴分离手术时长主要取决于三方面:一是连接复杂程度,若共享器官多(如肝、肠、脊柱)、血管神经交错,分离和重建需更精细操作;二是团队协作效率,需多学科无缝衔接,避免因沟通延误导致手术延长;三是术中突发情况,如大出血需紧急止血、器官功能异常需临时调整方案,都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为确保安全性,医生会分阶段操作,避免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疲劳失误,这也是96小时手术能成功的关键。

世界上最长的手术

Q2:长时间手术对患者和医生分别有哪些风险?如何应对?
A:对患者而言,长时间手术的风险包括:感染(创面暴露过久)、代谢紊乱(低温、电解质失衡)、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麻醉对肝肾负担),应对措施包括: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保温设备维持体温、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调整治疗方案,对医生而言,主要风险是体力透支与注意力下降,需通过梯队轮换(每6小时换班)、补充能量(高流质饮食、咖啡因)以及术中实时辅助技术(如机器人辅助缝合)降低失误率,确保手术精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