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对未知的想象中,总有一些物品被赋予超自然的恐怖色彩,而“世界上最邪的洋娃娃”这一称号,几乎毫无争议地属于安妮·伊兹(Annabelle),这个看似普通的布偶娃娃,因其 alleged(据称)的灵异事件,成为超自然研究史上的标志性符号,也让无数人毛骨悚然。
安妮·伊兹的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据超自然调查员爱德·沃伦(Ed Warren)和罗琳·沃伦(Lorraine Warren)夫妇的记录,这个娃娃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 Raggedy Ann 布偶,由一位匿名制作者在1940年代用旧衣物和纽扣手工缝制,1970年,它被一家二手店购得,作为礼物送给了住在丹伯里的护士唐纳利小姐(Donnely),起初,唐纳利小姐并未觉得异常,直到她和室友开始发现这个娃娃会“自己移动”——有时从房间的一头挪到另一头,有时会出现在她们明明锁好的柜子里,更诡异的是,唐纳利小姐偶尔会在娃娃身边发现神秘笔记,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帮助我们”,或是一些无法解释的符号。
起初,两人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但事件很快升级,唐纳利小姐的胳膊上开始出现不明抓痕,甚至在睡梦中感到有重量压在胸口,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束缚,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时,娃娃突然从椅子上滚落,手臂以不自然的角度扭曲,朋友当场吓得尖叫逃离,恐慌之下,唐纳利小姐求助了当地教会,最终沃伦夫妇介入调查,夫妇俩在检查后声称,这个娃娃并非“被诅咒”,而是“被一个恶灵附身”——这个恶灵据信是七岁女孩安·希金斯(Ann Higgins)的灵魂,她于1851年死于当地的一场疾病,灵魂被困在了娃娃体内,渴望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得关注”。
为了阻止事态恶化,沃伦夫妇对娃娃进行了“净化仪式”,并告诉唐纳利小姐,只要不触碰、不回应它,就不会有危险,1974年,唐纳利一家再次遭遇恐怖事件:娃娃被发现在房间内移动,墙壁上出现“现在你们属于我们”的血字,甚至唐纳利先生的哥哥在试图触碰娃娃时,手臂被划出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沃伦夫妇将安妮·伊兹带走,陈列在他们在康涅狄格州门罗市建立的“沃伦超自然博物馆”中,至今仍被封印在一个特制的橡木玻璃柜内,柜外贴着警示标语:“危险:被诅咒的物品,未经允许严禁打开”。
以下是安妮·伊兹关键事件的时间线梳理:
时间 | 事件描述 | 涉及人物 |
---|---|---|
1940年代 | 手工布偶娃娃制作,材质为旧衣物和纽扣,制作者不详。 | 匿名制作者 |
1970年 | 被二手店售出,作为礼物送给唐纳利小姐。 | 唐纳利小姐 |
1971年3月 | 娃娃在无人移动的情况下位置改变,唐纳利小姐首次发现异常。 | 唐纳利小姐、室友 |
1971年7月 | 出现神秘笔记“帮助我们”,娃娃手臂移动。 | 唐纳利小姐 |
1971年10月 | 唐纳利小姐被娃娃抓伤,出现不明瘀伤。 | 唐纳利小姐 |
1972年 | 沃伦夫妇首次介入,宣称娃娃被“恶灵附身”。 | 沃伦夫妇、唐纳利小姐 |
1974年 | 墙壁出现血字,唐纳利先生哥哥被划伤,沃伦夫妇带走娃娃并封存。 | 唐纳利一家、沃伦夫妇 |
至今 | 陈列于沃伦超自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持续吸引全球超自然爱好者参观。 | 公众、博物馆工作人员 |
尽管安妮·伊兹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科学界和怀疑论者对其提出了多种解释,心理学家认为,事件可能是“空想性视错觉”(apophenia)和“群体性癔症”的结果——人们在高度恐惧的状态下,会将普通现象(如风吹动物品)解读为灵异事件,并通过相互暗示放大恐惧,而关于“神秘笔记”,有调查指出可能是唐纳利小姐的朋友或熟人恶作剧,用左手书写模仿“儿童笔迹”,娃娃的材质(如老旧布料、填充棉)可能因受潮或老化变形,导致视觉上的“移动”假象。
尽管如此,安妮·伊兹的恐怖传说并未因此褪色,它被改编成多部恐怖电影,其中2014年的《安娜贝尔》和后续系列更是将其推向全球,成为流行文化中“邪物”的代名词,而沃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至今坚称,娃娃仍具有“负面能量”,曾有参观者在靠近玻璃柜时感到头晕、恶心,甚至设备无故失灵——这些“经历”又反过来为故事增添了新的注脚。
相关问答FAQs
Q1:安妮·伊兹真的是被恶灵附身的洋娃娃吗?
A1:关于安妮·伊兹是否“恶灵附身”,目前没有科学定论,支持者(如沃伦夫妇)认为娃娃被一名名叫安的七岁女孩灵魂附身,她死于1851年,而反对者则认为事件可能是心理暗示、人为恶作剧或物品移动的误解,尽管如此,其故事和调查记录仍成为超自然研究的重要案例。
Q2:普通人可以参观安妮·伊兹吗?
A2:是的,安妮·伊兹目前陈列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沃伦超自然博物馆(The Warren Occult Museum),该博物馆由已故超自然调查员爱德和罗琳·沃伦创立,向公众开放参观,但需注意博物馆可能因特殊活动或维护临时关闭,建议出行前查询官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