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浓云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大冰是什么?揭秘其位置与惊人规模!

地球上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剩余的2.5%淡水中,超过70%以冰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南极、格陵兰及高山冰川中,南极冰盖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连续冰体,不仅是“世界最大冰”的典型代表,更是全球气候系统的核心调节器,其规模、动态与变化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未来。

世界上最大冰

南极冰盖覆盖了南极大陆约98%的面积,总面积约14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47倍,或整个欧洲面积的1.5倍,这一数字远超全球其他冰体——格陵兰冰盖面积仅约165万平方公里,而地球上最大的单一冰川——位于南极的兰伯特冰川,全长约500公里,宽度虽达数十公里,但也仅是南极冰盖的“冰山一角”,从体积看,南极冰盖平均厚度约2456米,最厚处达4776米(位于 Dome A 冰穹区域),总冰量约2900万立方千米,若将这些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60米,足以淹没沿海大部分人口密集区。

南极冰盖的形成可追溯至渐新世(约3400万年前),当时南极大陆漂移至南极点附近,被极地高压与寒流环绕,气温骤降,积雪逐渐压实成冰,历经数百万年积累形成今天的规模,其内部并非 homogeneous,而是分为“积累区”与“消融区”:积累区因降水量(多为固态雪)大于蒸发与融化,冰层持续增厚;消融区则因夏季融化导致冰量减少,主要分布在冰盖边缘,冰盖表面的冰流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海洋移动,最终形成冰架——当冰架延伸至海洋后,前端会断裂成冰山,进入海洋循环,南极最大的冰架是罗斯冰架,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接近青海省的面积,其稳定性对冰盖入海速率至关重要。

作为“世界最大冰”,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它通过高反照率(冰雪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可达80%-90%)调节地球能量平衡,是地球的“冷却器”,冰盖储存了全球70%的淡水资源,其融化与积累直接影响全球水循环,更重要的是,冰盖底部与基岩的相互作用会改变地壳应力,甚至诱发地震;而冰盖入海形成的冰山会携带冷淡水进入海洋,影响洋流格局——南极绕极流作为地球上唯一环绕地球的洋流,其强度与温度受冰融水输入的调控,进而影响全球热量输送。

世界上最大冰

这一“地球冰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导致南极气温上升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冰盖边缘消融加速:1992-2017年,南极冰盖年均损失约1270亿吨冰,导致海平面上升约3.6毫米,西南极冰盖因位于海平面以下,受海洋变暖影响尤为显著——其下方的暖流侵蚀冰架底部,导致冰架变薄、崩解,进而加速上游冰流入海,2002年,拉森B冰架在35天内崩解,释放出约3250立方千米的冰;2021年,康科迪亚冰架崩解,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若西南极冰盖完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约3米,对沿海城市构成直接威胁。

为应对这一挑战,多国通过卫星遥感(如GRACE卫星监测冰质量变化)、冰芯钻探(分析过去80万年的气候记录)及实地考察(如 Dome A 冰穹的昆仑站)等手段,持续监测南极冰盖动态,这些数据表明,南极冰盖的稳定性已接近临界点,若全球温升控制在1.5℃以内,冰盖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但若温升超过2℃,融化速率将不可逆转,引发更严重的海平面上升。

全球主要冰体对比表

名称 位置 面积(万平方公里) 平均厚度(米) 冰量(万立方千米) 形成年代
南极冰盖 南极大陆 1420 2456 2900 渐新世(3400万年前)
格陵兰冰盖 格陵兰岛 165 1500 280 更新世(260万年前)
兰伯特冰川 东南极 6(长度500公里) 2500 更新世
北极海冰 北极海域 季节性变化(最小约400万) 2-3 约0.3 第四纪(260万年前)

相关问答FAQs

Q1: 南极冰盖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多少?哪些地区受影响最严重?
A1: 若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60米,西南极冰盖融化贡献约3米,东南极冰盖贡献约57米,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包括:低洼岛国(如马尔代夫、图瓦卢,平均海拔不足1.5米)、沿海三角洲(如尼罗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居住着数亿人口)以及全球一线城市(如上海、纽约、孟买,部分区域海拔不足5米)。

世界上最大冰

Q2: 为什么南极冰盖比格陵兰冰盖融化得更快?未来是否会“消失”?
A2: 南极冰盖融化速率更快主要因两个因素:一是位置——南极被海洋包围,受海洋变暖影响更显著,暖流侵蚀冰架底部;二是结构——西南极冰盖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下,像“冰块浸入水中”,冰架一旦崩解,冰体入海会加速,南极冰盖不会“消失”,但若全球持续变暖,其边缘消融将远超积累,导致净质量损失,可能在数百年至数千年内进入不可逆的消退阶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